他們一直幸福美滿地生活,
我們卻在這裡清理牙齒。
我們卻在這裡清理牙齒。
伊塔羅.卡爾維諾編《義大利童話》,在喜劇收場的故事中,有時會出現這樣的後話︰
……國王和兄妹二人回到皇宮,看到姑娘是如此美麗、善良,就娶了她。
他們一直幸福快樂地生活,
我們卻在這裡清理牙齒。
我們卻在這裡清理牙齒。
清理牙齒?我初次翻閱至此時所聯想到的,是獼猴式的相互理毛︰兩個農夫模樣的義大利人面對面地坐在樹枝釘成的高背椅上拿著牙線互為對方剔牙的情景。
隨著登山健行般的閱讀行進著,或是閱讀般的登山健行行進著,反覆出現的字句像是與目的地毫不相干、卻又不斷出現(連距離也顯得遙遠)的路標,使人感受到森林中的那股懸吊著的蔭涼。
……王子和他的妻子擁抱了國王和王后。
他們一直幸福而快樂,
我們依然是一無所有。
我們依然是一無所有。
一無所有?與幸福美滿生活的強烈對比,造成的情緒並不是單純的嫉妒或酸葡萄,而是一種充滿無奈的絕望。而牙齒?兩位口腔保健中的義大利人的背景,則從燃著柴火的富裕小農舍敗壞,成了燒著野火的斷壁殘垣。
想像力無法停止︰衣衫襤褸的人們一個個倒下了,火燄熄滅,灰燼掩蓋一切;數百年後,輕裝打扮的調查員們聚集此地開挖,掘出一具具面容模糊的枯骨,而晚上當他們圍著溫暖的營火、聽著當地耆老講述那古早的民間故事時,他們拿著小刷,為百年前的先祖清理牙齒。
經由牙齒——骷髏——死亡的意像在我腦揮之不去。是一休和尚在正月春節高舉骷髏頭疾呼人生苦短?亦或是歐陸宮廷宴會中擺放於主桌上、提醒主賓死神隨侍在側的骷髏頭?我不確定是那一幅畫面先映入腦中,但我只記得卡爾維諾在《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中的一席話︰「古代的時候,故事只有兩種結局︰男女主角在通過一切考驗之後,結成眷屬;要不然,就是死掉。一切故事所指涉的終極意義有兩個層面︰生命的延續及死亡的不可避免。」
就在重覆出現的死亡意像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前一刻,這些有如海盜旗上所繪、一粒粒似乎隱藏著各種意義的牙齒,出現了變種︰
……想像一下公主是多麼幸福。他們立即從地下出來,並舉行了婚禮。
他們過得幸福美滿,
我們在這理剔牙閒談。
我們在這理剔牙閒談。
突然間,死亡的陰霾與密謀的氣息一掃而空,義大利農民死而復生,帶回了他們富足的小屋,酒足飯飽,咬著牙籤閒話家常,度過愉快的夜晚。
或許這就是翻譯的力量?
不過在此之後,卻又不見相同的譯文再次出現。究竟何者為作者的真意?是剔牙閒談?或是真有陰謀與警世?不可得知。
附帶一提,對於悲劇結局的故事,後話是這樣的︰
……於是母龍抓住他的腳,舔了舔,然後一口吞下去,連骨頭也沒留下。
講這個故事的人和聽人講它的人
都不應死於非命。
都不應死於非命。
0 意見:
張貼留言